他叫张晓臣,今年26岁,2017年毕业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。风华正茂的年纪,青春热烈的激情,在非洲这片沃土上,他先后从事土建、机电技术、公路技术、质量试验、HSE管理及机电质检工作,用坚持不懈的恒心和持之以恒的热爱,在磨练中不断成为更优秀的自己。
吃苦耐劳 立志做优秀青年
2017年7月,张晓臣机缘巧合来到水电十一局,又在家人的支持下走向了海外,来到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项目,成为一名技术员,期间主要负责厂房的机电安装和管路下料,同时做好现场技术服务等相关工作。
现场施工经验不足,再加上陌生的生活工作环境,他一开始有些不适应。“我们刚来的时候条件远不如现在,去工地的路上都是泥土和石头,一下雨就变得坑坑洼洼。”他回忆道:“来到项目的第一天我们先熟悉了现场,第二天就跟着师傅们去了工地,先从绑钢筋、搭脚手架学起,当时正是赞比亚的夏季,气温有40度左右。”尽管如此,张晓臣从未想过放弃,也没有丝毫的抱怨,依旧把笑容写在脸上。他常说年轻人吃点苦不算什么,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。
“小张,你参考这份水力测量的管路图纸,画出来管路下料图,明天现场着急用。”师父王万强只简单交代了几句。然而,他苦苦思索却仍然毫无头绪,“当时我想就算不睡觉也一定要把这个图纸画出来,不能耽误明天的现场施工。”等他完成的时候,上夜班的同事已经回来了。事实证明他的图纸与现场施工实际完全吻合,小小的成就感带给了他大大的信心。
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。用他的话来说就是“只要肯动脑子,没有干不成的事情。”也正是这样的信念,他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。
坚守一线 锤炼于实践之中
前期在现场积累的经验为他后续的快速成长打开了一条“绿色通道”。
“现在想想初期在现场打下的基础,对后来我从事机电安装工作有很大帮助,比如在预埋管路之前,如果不知道模板、钢筋之间的间距,对于现场埋管安装的走向及方位就没有清晰的认识。”
2018年2月,张晓臣被调去赞比亚KC45公路项目,开始接触他完全陌生的试验工作。“项目上实行扁平化管理,人员紧张,并没有专门的师父来带,我就向现场施工人员和当地质量试验工长请教虚心学习,研究之前类似的报告结果,对于比较重要的原材料检测试验、压实度、塌落度试验等都自己亲手去操做。”
除此之外,他还兼任项目上唯一的中方安全员,独立组织完成了2018年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、卡路路希市政府“保持赞比亚清洁、环保、健康”运动等活动,顺利通过电建集团三标管理体系外审,获得一致好评。“这段安全管理的经历,加上后来从事机电安装质检工作,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安全和质量在施工中的重要性。”
2018年9月,他再次回到下凯富峡水电站,负责机电安装质检工作,对现场施工也有了更多新的体会。“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进行2#机组发电机磁力中心线定位时,发现定子中心线比转子中心线低了3毫米,按照合同技术要求和水轮发电机安装技术规范是符合要求的,但是负责人王建建议再次调整以使定子和转子磁力中心线重合,达到最大发电效率。”张晓臣说:“这种在关键的部位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,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。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,我要以他为榜样,严格要求自己,严肃对待工作,为企业的品牌形象负责。”
张晓臣说他非常幸运,参加工作初期就遇到了这么多优秀的前辈,在专业水平、为人处世、工作态度等各方面受到了不少启发,也为他的职场生涯打好了坚实的基础。
2019年7月,他被提任为第六作业处技术质量部主管。
羽翼渐丰 机遇和挑战并存
年轻的非洲分局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,区域一体化成效初显,属地化管理稳步推进,业务版图不断扩大,对于能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、商务人才、支撑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。2020年4月,分局下发《关于在分局范围内选拔优秀青年人才的通知》,为青年人才晋升提供了畅通的渠道。
虽然有了三年的积累沉淀,但是他知道自己仍有许多不足。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,他最终决定报名,经过激烈角逐脱颖而出,成功竞聘为下凯富峡水电站项目部第六作业处技术质量部经理,开启新的职业征程。
如其所言,这次竞聘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。“分局领导重视青年人才选拔培养,并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,说不定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,哈哈。”他调侃道:“但是话说回来,我们相对工作十几年、几十年的前辈来说,无论是在经验还是专业水准上都尚显不足,特别是拿到我的‘诊断结果’和培养方案的时候,我内心更加复杂,最终能否胜任还需要实践检验。”
当被问到下一步努力方向时,他表示接下来会做好1号2号机组的调试协助工作并参与4号5号机组的整个安装过程,总结经验、熟悉安装流程,积极参与方案编写等,全方位提升业务能力。
知道的越多,不知道的就越多。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,并且坚持下去,是他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。
他说非常热爱现在的工作,所以也会毫不犹豫地坚守这片土地,保持一颗长久充满激情的心灵,坚守着说到做到永不退缩的执行力,在非洲大地用汗水书写着激扬青春。
工作中的张晓臣(左一)
责任编辑:张超